失智症的行為精神症狀(BPSD綜合症)
失智症是因中樞神經發炎、腦細胞逐漸萎縮、腦神經發生病理變化而逐漸引發的。
患者會從記憶力退化(尤其是短期記憶)、語言不斷重複,日漸演變成執行力、判斷力偏差,情緒焦躁、易怒,以及生理機能紊亂等等。
若任由失智症的病勢發展,很有可能會發生行為精神症狀(BPSD綜合症)。
可能的表現有:
- 情緒困擾:例如焦躁、憂鬱、表情僵硬。
- 行為偏差:例如重複做同一動作、囤積雜物、摔東西,甚至出現攻擊性的動作。
- 精神症狀:幻聽、幻視、妄想(被偷妄想症、被害妄想症)。
- 生理週期紊亂:白天打瞌睡、意識昏沉、晚上遊走、整夜焦躁等等。

因此,為緩解失智者的退化速率,協助失智者培養興趣、愛好會是不錯的方式。
例如:培養盆栽園藝的興趣,或是日照中心中的人際交流。
藉由花草植物的療癒,或透過人群交流舒緩情緒,皆可以充實生活、增添樂趣哦!
此外,失智症患者的人格容易有改變傾向,
例如:情緒上出現憂鬱、焦躁、妄想等,
進而導致行為退縮、不願出門、缺乏安全感等困擾。
若未能及時調整,便會逐步造成失智者缺乏行動力、社交活動變差、肢體功能更見退化。
因此,照護者應以支持、鼓勵、同理的心態,逐漸讓失智者建立起安全感及信心來改善情況。
失智者的妄想症
失智症患者常有一些奇怪、不合理的想法,或是誇大了缺乏事實依據的人事物,
並伴有情緒上的焦躁、憂鬱。亦即:產生了妄想症。
失智症引發的妄想常有:「被威脅」、「恐懼」
- 心理上:認為受人欺凌,或有人散波關於自己的謠言。
- 生理上:認為有人會傷害、攻擊自己。
- 生活上:認為有人在誘騙、或對自己圖謀不軌。
會產生妄想,多是因焦慮、憂鬱、充滿不安全感的情緒逐漸影響。
因此,緩解妄想症,不妨從社會、家庭、中藥膳食三個層面做起。
- 社會層面:
鼓勵失智者參加分享、關懷的社團,可強化自我認同、抒發壓力。 - 家庭層面:
以耐心、同理心交流,建立失智者的安全感。 - 中藥膳食:
- 酸棗仁可寧心、斂汗,緩解神經官能症。
- 遠志則可安神益智。

延伸閱讀:生活有意義,人生不失智—預防失智的建議
延伸閱讀:改善失智的四大要素
失智者的身心呈現
現今,失智症患者在台灣已有30萬人。
隨著社會的高齡化,失智症照護已是社會上需要重視、規劃因應策略的議題。
失智可能的困擾有:記憶、思考、推理能力紊亂,日常進食、行動、沐浴不便,或是外出飲食需要協助等等。
而因生理機能失衡產生的心理問題,如:焦躁、憂鬱、妄想等症狀,皆需要照護與關懷。
甚至於,認知及記憶功能,又會與飲食習慣交互影響。
例如:已吃過正餐,但很快又無印象、在家中翻箱倒櫃找食物、或無法辨識是不是可食用的食品,就直接放入口中咀嚼。
同時,也有一定比例的失智症患者,會出現語言功能失能、難以說話表達的情況。
例如:無法說出正確的物品名稱,只能以「這個、那個」代替。
或是當照護者準備的飲食不易咀嚼、消化,難以用言語表達時,失智者會以拒食、潑灑食物來發洩不滿的情緒。
隨著社會的高齡化,失智症照護已是社會上需要重視、規劃因應策略的議題。
失智可能的困擾有:記憶、思考、推理能力紊亂,日常進食、行動、沐浴不便,或是外出飲食需要協助等等。
而因生理機能失衡產生的心理問題,如:焦躁、憂鬱、妄想等症狀,皆需要照護與關懷。
甚至於,認知及記憶功能,又會與飲食習慣交互影響。
例如:已吃過正餐,但很快又無印象、在家中翻箱倒櫃找食物、或無法辨識是不是可食用的食品,就直接放入口中咀嚼。
同時,也有一定比例的失智症患者,會出現語言功能失能、難以說話表達的情況。
例如:無法說出正確的物品名稱,只能以「這個、那個」代替。
或是當照護者準備的飲食不易咀嚼、消化,難以用言語表達時,失智者會以拒食、潑灑食物來發洩不滿的情緒。
而隨著年紀增長,器官老化、生理機能退化、紊亂所引發的失智症,常伴有憂鬱的負能量,
其心理狀態有:
其心理狀態有:
- 情緒沮喪:有心情低落、悲觀等感覺。
- 睡眠障礙:日夜作息顛倒、夜晚不易入眠,包含淺眠、容易醒來。
- 倦怠感:覺得生活無趣、缺乏熱情與成就感。
延伸閱讀:失智者身心照護與膳食調理
失智者的護理規劃
從患者被診斷為失智症開始,一般會有8~12年的病程,
因此,護理規劃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課題。
因此,護理規劃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課題。
- 輕度失智:
照護上,建議讓失智者的作息規律化。
對輕度失智症患者可以鼓勵、提醒的方式,協助失智者處理日常事務,
也不妨搭配簡易的體操來改善病情。 - 中度失智:
因患者會有記憶力明顯退化、溝通困難,甚至產生幻覺、妄想及攻擊性人格等現象,
建議照護者可以製作簡易的生活圖卡以輔助溝通。
同時,讓居家動線流暢、餐飲以容易咀嚼、消化為原則。
也可以以散步、到公園步行等方式,維持失智者的肌張力,也延緩其退化速率。 - 重度失智:
重度失智者,行動力嚴重退化,常需要臥床或是需要行動輔具。
照護者須全程護理,並幫助按摩其肌肉、四肢以減低肌少症的退化。|
食物料理上,更需要以軟、容易入口消化為原則。

失智症的中藥調理
中醫在草本中藥對失智症的護理,以健全生理、氣血通調作為機轉。
- 黃耆、杜仲葉:強化筋骨、提升機體活力。
- 丹參:促進血液循環、調節血脂、血糖。
- 五味子、酸棗仁:幫助入睡、緩解神經官能症。

延伸閱讀:認識失智症記憶退化與中藥調理
延伸閱讀:失智症的中藥調理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相關知識,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
請點此加入 LINE 官方群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