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是生理發展快速的階段
- 女性的青春期大多是11、12歲至16、17歲
- 男性的青春期多從12、13至18歲
需注意的是,生長板一旦開合,便不再長高了。
青春發育期,除了生理的生長,心理的變化亦不應忽視。
青春男女也應對心理層面有充分的認知、了解自己的性向,才有利于自我調適,而達到心理健康。
心情的旋律
青春期是人格發展至成熟穩定前很重要的階段,一方面孩子可能會尋求協助,一方面又常想表達自主的意念。
好奇、充滿探索、又時而懷疑、自以為是,似乎是青春期的心情旋律。
注重親子的溝通
在青春期的成長過程,建議父母以協助,了解的態度彼此互動,避免以訓斥、指責的方式。
父母以理性的分析,感性的言詞與子、女交流,同時也鼓勵子女在各種情境,作出判斷、應對與調整,既增強其自信、也強化親子互動。
父母若以斥責方式,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情緒壓抑、不願溝通的結果,長久如此,易造成青春期子女的情緒低落、無助感,生理上多伴易疲倦、消化不良、失眠的困擾及社交孤僻,記憶減弱的現象。
所以說,良善溝通是孩子快樂成長的重要基礎。

青春期壓力抒發
青春期若常情緒低落,易引發缺乏食欲、生活無趣、焦躁,一旦長時間無法改善,就可能發生:神經質、情緒敏感,甚至產生暴力行為,建議作到適時抒壓。
抒發壓力的方式
- 交談
與父母或師長充流,除了傾訴情緒,也可聽到合適的分析與建議。 - 培養嗜好
青春期正是活潑,追求新如的年齡,培養喜好的興趣,如:打球、烹飪、攝影,既可培育專才也建立自信,增添生活樂趣。 - 改變環境
若經協網、折衝仍不能改善;不妨改變,離開不愉快的環境,但也別忘了自我學習,自我調適的重要。
青春期焦慮症及中藥調理
青春期是情緒較容易多愁善感的年齡;在面臨課業學習、同學互動的人際關係,都可能出現煩躁、焦慮的現象。
若面對壓力的反應強到除了情緒焦躁外,並伴有出汗、失眠、心悸、呼吸急促、尿頻的困擾,極可能有焦慮症。
面對焦慮症的建議
- 音樂抒壓
藉流暢的樂曲舒緩緊張 - 運動
適度的運動,不僅可強化血液循環、肌張力也能產生腦內啡(愉快荷爾蒙) - 中藥以幫助入睡、舒緩躁鬱、調節生理為機轉
酸棗仁:寧心安神、改善健忘
五味子:改善睡眠品質
遠志:緩解多夢、失眠

延伸閱讀:
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,運動更加分!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青春期成長的相關知識,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