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天樹學堂

改善焦慮失眠 舒暢生活

一般的分類是

思想、情緒稱為心

邏輯、條理稱為理

心理是情绪、意念、感受的綜合表現

 

我們多偏重身體、器官功能的正常與否,而忽略了心理、情緒等方面是舒暢。

現今社會常見食療、瑜珈、健行等活動對健康的幫助,但事實上心理,情緒也同等重要。

 

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全的精神支柱。若心理壓力累積引起躁鬱,卻一直無法適當的舒壓、解鬱,長久如此,極可能造成焦慮、失眠。

 

心理的認知有

 

  1. 了解自己:
    也就是知道自己的興趣、愛好、專長。
    老子謂「自知者明」「明,是建立在清楚認知的基礎。
    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習性、特點後,生活就不易盲從,處事就能理性。
  2. 溝通交流:
    人是群居的生物,群體社會就面臨溝通與交流。
    交流是互動,溝通是表達。 溝通、交流就形成人際關係。
    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上,能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、避免利害的算計相信會有良善的溝通與交流。
  3. 學會捨得:
    一般人多是希望擁有愈多愈好。其實,凡事合宜最好了。
    明白取捨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不糾結,更能身、心的平衡,心境的體會在真實的認知;認知的清澈在於明白事理、不糾結。

這正是學會捨得的直諦。

 

若長時間的消極抱怨,焦躁、憂鬱等負面心理,是容易導致生理的睡眠障礙、消化潰傷,高血壓等生理困擾。

不妨建議:多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、理性客觀的分析事理。

遇到糾結放不下的事,也不妨尋求專業諮詢。

延伸閱讀:認識躁鬱、壓力、焦慮及中藥調理


理解情緒

情緒是

因外在環境的感受及自我感覺認知,在當下的心理、生理狀態,所產生的行為反映!

若行為表達合宜,生活自然和諧,若是過激、過冷漠,陰陽怪氣的應對,自然會造成生活上的波折。

 

情緒是心態的反射

因社會工商效率的追求,生活節奏明顯加快,若日積月累的壓力未能抒解,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。

未能適時的抒解,掃除垃圾情緒,會產生創傷的症狀。

其發洩的方式:

  • 焦躁、憂鬱
  • 失眠
  • 消化不良(腹脹或腹瀉)
  • 口語怒罵
  • 行為過激

黃帝內經說明「百病生於氣」,失控的情緒會以傷害生理、心理的方式表現。

所以,心熊調適是生活上的一門藝術。

畢竟發脾氣都是本能,疏導情緒,調適心態才是長治久安的本事。


 

情緒的轉換

 

生活就是人、事、物的應對,面對每天要處裡的事情,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,自然就產生了情緒。

歡樂、緊張、憂鬱、憤怒、抱怨就是情緒的展現,會以何種方式表現,主要是依個性。

 

相信每個人都有個性,但不建議耍個性

因為完全順著個人的喜怒表達情緒,往往不能達到較好的結果。

如何做到情緒的轉換呢

  1. 學會紓解壓力
    如旅遊、音樂、電影等可紓解情緒的方式。
  2. 心態正向
    以樂觀、積極的態度面對生,避免不停抱怨,批評的指責,自然會有更快樂的人生。
  3. 培養興趣、愛好
    有益身心的活動,自然能享受生活的樂趣。

舒緩緣情緒的食材建議

  1. 堅果
    含鈣、鎂美等元素,可放鬆肌肉、安定神經。
  2. 燕麥
    所含麩醯酸,可令成GABA,穩定神經。
  3. 牛奶、菠菜
    含酪胺酸,可合成多巴胺,有助情绪愉悅、舒適。


延伸閱讀:青春期心理特質與情緒困擾

 
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失眠、躁鬱的相關知識,
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

請點此加入 LINE 官方群組!